第83章 083去兰州(求追读收藏票票)_重回80:我的文艺人生
笔趣阁 > 重回80:我的文艺人生 > 第83章 083去兰州(求追读收藏票票)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83章 083去兰州(求追读收藏票票)

  第83章083去兰州(求追读收藏票票)

  吴天民说的那个年代已经过去,即便是中途有点波折,但并不无大碍。

  八十年代,是文学的黄金时代。

  但就这篇小说而言,别人批评自己一声不吭,实在有点窝囊。

  写篇文章辩解?说自己这是意识流小说,看不懂不是作者的错,是读者的错。

  有意思吗?

  那是自己找抽。

  而且,王濛写的那篇《太阳向上升起》评论已经非常厉害,并不仅仅是对他方明华的简单褒扬,更重要的是从小说入手分析,娓娓道来,很有说服力。

  方明华非常佩服。

  自己必须另辟蹊径。

  有了!

  方明华突然想起今年元旦在兴庆公园和那个老外米睿哲教授探讨意识流小说,以及在植物园怼郑泉的情形,顿时有了主意。

  现在最大的问题是意识流这种写作方式比较新鲜,好多人没听过,有种本能的抵触情绪。

  况且,意识流写法本身就有些晦涩难懂,读者不能很快接受。

  那么,先普及普及意识流?

  引经据典,博古论今,将意识流的前生今世以及他的特点,写作手法尽量讲清楚,从侧面让读者更好的理解自己写的这篇小说。

  嗯,就这样,

  明天就动笔!

  大清早起床,方明华洗漱完毕吃完早饭,就匆匆回到自己的住处,坐在炕上开始写起来。

  整整两天时间,从白天到晚上,方明华都趴在炕上奋笔疾书。

  这让朱霖有些好奇,等晚上拍完片收工回来,卸妆以后敲开了方明华的房间。

  “小方,你不是写完了吗?我听吴导说你怎么还在写?”

  “不是写小说,而是在写一篇科普文章。”方明华笑着讲写好的稿子递给她。

  朱霖仔细看了一遍,却摇摇头神色有点黯然。

  “我没上过大学,读的书少,好些地方看不懂,不过我觉得你写的很厉害!”

  “朱霖姐,伱没必要妄自菲薄,我也只是初中毕业。”方明华笑着安慰了句,接着说道:“不过,就这篇文章而言,说实在,这还不行。”

  倒不是方明华谦虚,而是写了两天,现在回头一看真的不行。

  这不是写小说,任马由缰而是带有科普性质一篇文章,必须引用的事例真实、详实。

  这是要发表在报刊杂志上,即便是过了编辑这一关,而且要面对千千万万的读者!

  光评论界那些大佬会用看锥子般的目光盯着你写的东西,没有点真材实料怎么行?

  可惜手头没资料啊。

  方明华无比怀念那个有度娘的时代。

  不过,方明华现在这种态度落到朱霖眼里那就是一种谦虚。

  “小方,我真的很佩服你,人年轻,才华横溢,而且还这么谦虚.如果我再小几岁,没结婚,我可想追你呢。”

  朱霖竟然开起玩笑来。

  哈!

  那岂不应该怪我,如果早穿越几年就好啦。

  方明华当然不能说,只是说你说这话让我感到受宠若惊。

  当然这种玩笑适可而止。

  等晚上吴天民回来,方明华说了这两天自己遇到的困难,吴天民就问道:“那你准备怎么办?”

  “我想去兰州,到兰大图书馆查点资料。”方明华说出自己的打算。

  “去吧。”吴天民很痛快的答应:这件事也是大事!”

  “谢谢。”

  “谢我啥?是我把你弄到这穷山僻壤里一呆就是两个多月,你心里该不会恨我吧?”吴天民笑着说道。

  “怎么会呢?来这里认识了一帮优秀的演员,像朱霖、李保田他们,还有吴导,见识了你拍电影的功底。”

  “呵呵,小方,你真会说话,我可期待我们再有合作的机会。”

  “肯定有,咱们可是乡党!”

  第二天一大早吃完饭,方明华就收拾行李离开李家村前往兰州,摄制组人知道这事,都过来告别。

  朱霖还把他送到村头,“再见!路上注意安全!”

  “再见”

  方明华坐上驴车,慢慢出了村,外面阳光灿烂。

  方明华坐着驴车赶到县城,然后又坐中巴到武威,换上火车向东,傍晚时候终于赶到甘省的省会——兰州。

  方明华在车站买了一张兰州地图,坐上公交车直奔兰大,最后在天水南路找了一家国营工厂的招待所住下来。

  八十年代外出住店,首推大工厂的招待所,环境好而且安全,价格也实惠。

  方明华拿着单位工作证以及剧组开的介绍信,就很顺利住进去,还有洗澡的地方。

  冲了个凉水澡,又到外面吃了一碗拉面,早点睡觉,明天一早要去兰大。

  早上站在兰大校门口,方明华看了会。

  校门很普通,几乎没什么特色,但门柱上“兰州大学”四个龙飞凤舞的大字却引人注目。

  伟人亲笔写的。

  据说,伟人给国内大学题名的也不算少,像清华北大南开复旦都是,兰大能列入其中也是有实力。

  虽然兰大千禧年后逐渐没落,主要是因为地处偏僻的大西北,但现在是八十年代初还是很辉煌。

  方明华背着书包跟着学生进入大门,打听了一下中文系所在地方,直奔教学楼,见到兰大中文系柯杨,一个六十岁的老人。

  方明华不认识柯杨,当然不知道眼前这位头发花白的教授不仅是中文系主任,而且还是国内著名的民俗研究专家,对当地民歌“花儿”研究颇深。

  他开门见山直接拿出自己的工作证,说自己是从民勤而来,原来在跟随西影的摄制组拍片,现在请求柯主任帮忙,能获得学校图书馆的借阅权力,想写一篇有关文学理论方面的文章需要查阅资料。

  “哦原来是小方同志啊。”柯杨听到了笑道:“你最近那篇小说《太阳照常升起》可在文坛上热度很高啊。”

  “柯主任,您也看过这篇小说?”方明华有些惊讶。

  “虽然我们兰大地方比较偏僻,但也对国内文坛动向关心的很呐你的要求么没问题,我现在就给刘馆长打个电话。”

  “谢谢,谢谢。”

  方明华连声表示感谢,就准备出门。

  “小方,你是不是准备写一篇关于意识流方面的理论文章?”柯杨突然说道。

  嗯?

  方明华转过身看着他,自己可没具体说这个。

  感谢书友161222100053567、原始僧林d、精美绝伦闵庄、言出法随的小白、BJ龙之嚎啕、书友2018070806382674、老猫6399、书友20171213181037787、汉水、书友20210120174532155、36d握不住呢,投的月票。

  PS,今天编辑告诉我,pk三江没有通过。

  哎,现在真是卷啊,2000+的追读还是不行。

  不过编辑告诉我,下周还有一次机会,准备给我申请一次,当然还要看追读成绩。

  本来打算明天上架的,暂时不用上了,各位读者可以在免费读几天。

  请大家一定不要养书,尽量每天读下,或许一章字数不够多,某个情节写的不够精彩,但你提出来,我都会认真考虑。

  还是一句话,追读!

  特别是周一周二两天。

  如果能上三江,那么再可以延长上架,否则的话下周就要上架了

  但不管怎么样,我都会认真写下去的。

  请收藏本站:https://www.9bige.cc。笔趣阁手机版:https://m.9bige.cc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